新闻详情

互联网+在山东:昂首东方 点燃腾飞的引擎(2)


发稿时间:2015-6-17 17:12:25

万众创新

如何将如此多的创意创新向现实转化,并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?在山东,一些专门服务于网络“创客”的“众创空间”正在兴起。

200多平米的空间,可以喝茶看书上网,位于山东大学的“凤岐茶社”并不卖茶,而是一个为大学生创客提供创业创新的交流平台。在这里,还在上大三的的杨红岩,已经带16名学生做起了农村电商培训。

在这里,从水电暖到网络、设备都是免费的。和国内一些知名的众创空间“车库咖啡”、“新车间”不同,凤岐茶社不仅提供聚会沙龙、创业辅导、路演融资等线下服务,还有线上的资源整合。他们自己开发的直播系统,能直播全国各地的大赛路演,让世界各地的投资人随时关注。

除了校园,凤歧茶社还把目光投向社会。利用线上功能,凤岐茶社已经和全国几十家众创空间和创投机构展开了合作。今年,凤岐茶社计划在全省布局20个点,10家在高校,10家落户各地高新区。

在潍坊高新区软件园,凤岐茶社对面是马春妍的“阿姨点餐”,这个只占了不足十平米,只有一个冷鲜柜,一张办公桌,一台电脑的连锁“摊点”,已经吸引了京东等资本大鳄的青睐。冷鲜柜里,放置的是半成品的食材,这些被加工好的半成品可被带回家直接下锅。她的服务对象,是软件园那些没时间去菜市场买菜的年轻白领。

“我更看重的是半成品菜概念的传播。通过互联网形式,在线上线下做半成品菜加工平台的还不多。”“阿姨点餐”项目发起人、潍坊壹贰叁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昭从北京来到潍坊创业,他看中的是这里的市场环境高度契合的机遇。

山东省信息产业协会副秘书长高暘认为,“基于O2O的创服模式,通过信息与资源的互联互通实现协同创新,这种互联网+线下众创空间的做法,是山东创服工作的一种新模式,对改善山东创业创新环境,提升创新创业能力具有重要意义。”

品牌活力

夏天才刚到,韩都衣舍的秋装设计就已经开始了。于玲是产品部的选款师,她的小组设计的一款酒红色、后开叉的连衣裙有望在下一季的销售中亮相。

个性化、碎片化消费,是互联网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,这一特点需要企业在快速创新的同时,积极孵化多个子品牌。

在韩都衣舍,每三个人就是一个产品小组,负责各个单品的设计、视觉、销售全程运营。280多个产品小组,自主核算,自负盈亏,就像一个个相对独立的小微公司。

韩都衣舍副总经理贾鹏希望,“在未来会让更多有特色的小组出现,把这种柔性供应链的生产系统梳理的更加成熟,让这些小组在这些系统上更好的生存,生长。”

现在,韩都衣舍每年能开发新产品3万多种,孵化出包括18个各种风格品牌的品牌群,这种运营和管理模式已经入选清华大学、长江商学院、哈佛商学院等高校的教学案例库。

山东省经信委对外合作与交流处调研员吴炎介绍说,山东依托线下传统的市场营销和网络建设的优势,引导企业加大网络营销和网络品牌建设的力度,建立行业性的网络营销和品牌建设服务中心,组织专家走进工厂,诊断问题,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措施,将推动整个网络营销和品牌建设的快速发展。

近年来,山东先后通过开展“市场开拓年”、“市场营销年”、“品牌建设年”活动,以品牌推动经济转型升级。

在韩都衣舍所在的济南高新区软件园,传统“名园”优势也进一步扩大:国家超算中心、省云计算中心等重大项目顺利落户,园区入围全国第一批8个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类“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”,入园企业超过1000家。

“‘互联网+’元年,山东产业转型创新加速,品牌企业不断涌现。”山东省经信委信息推进处副处长孙志强介绍说,像山东浪潮集团,继续保持国产服务器品牌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,首次进入国际市场前5位。海信平板电视国内零售市场占有率超过10%,已经连续十年成为中国液晶电视销量冠军。

信息惠民

樱桃好吃树难栽。对于山区的广大果农来说,由于樱桃的保质期太短,更难的莫过于销路。

果农于子军是威海市文登区的樱桃种植大户,5月底,虽然他的樱桃还有十几天才成熟,但在网上,很多青涩的果子已经有了不少远在北京、上海、广州的买家。

没有互联网之前,依靠传统近郊游、采摘让老于吃过大亏。2013年,他的樱桃集中成熟时,几天连阴雨没有游客,三万多斤果子烂在树上,损失五六十万。

作为农业大省,如何打通互联网上网下的“最后一公里”,让更多农民享受到“互联网+”的红利,是政府和市场共同的心声。

今年,文登区政府部门让供销社牵头,将所有的种植户与合作社整合起来,统一品牌,统一质量控制,统一与专业的农产品销售电商合作。有了大批量订单,快递公司也有了积极性,航空公司也会把价格降到最低,以消费者为中心搭建的四个平台实现了资源优化配置,这就让老于家的樱桃可以在24小时之内,销售到全国主要城市。

像这样的农村电商,在山东已经成功培育了超过11万个,网点数量9万多家,农产品交易额超过1000亿元。

平台的应用远远不仅于此。通过大数据、互联网搭建起来的公共服务云,让不同地区和部门的“信息孤岛”互联互通,提升了效率,降低了社会运行成本。

在东营市东营区,数字信息管理服务中心主任李玉琴向记者展示了一张三维地图,在这张地图上,全区所有人口、地理、单位、企业等所有信息,都被一一定位,方便第一时间上门服务。这个开通仅一年的数字信息管理服务平台,已经帮居民解决了3万多件难题。

在济南,数字管理服务平台串起了多个管理部门的服务窗口,各种交通出行、民生警务、医疗保健信息,以及居家养老、家政服务、物流配送等服务机构都可以跟政务大平台互联互通,“平台战略”替换了“孤岛模式”,实现了“互联网+政务”的服务式转型升级。

像这样的“集约化”山东电子政务平台,眼下正是山东提升政府服务效能的建设热点。为了加快各级政府部门的政务互联互通和信息资源共享,山东计划到2020年,省、市两级98%以上的电子政务应用系统,都将迁移到云平台上。